当前位置:首页 > 老干工作

祁门县热议第27场全国离退休干部网上专题报告会(一)

发布日期:2025-03-21 09:37信息来源:祁门县委组织部 作者:祁门县委组织部 【字体:   收藏

3月20日上午9:00,中央组织部老干部局举办第27场全国离退休干部网上专题报告会,邀请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作“矢志科技自立自强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专题辅导。祁门县精心组织、灵活安排,广大离退休干部和老干部工作者踊跃收听收看、热烈交流讨论,引起强烈反响!

祁门县农业农村水利局退休干部职工支部书记  王巧英:

作为一名从农业农村战线退休的老党员,通过观看第27场全国离退休干部网上专题报告会及安徽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事迹专题报告会,我深受触动、倍感振奋。两场报告会既展现了离退休干部“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赤诚初心,也为新时代“银发力量”服务“三农”指明了方向。

初心不改,银发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熠熠生辉。报告会中,多位离退休干部扎根农村、助力乡村振兴的事迹让我感同身受。这些事迹让我深刻认识到,虽然我们已离开工作岗位,但服务“三农”的初心始终未变。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乡村振兴仍需汇聚多方力量,我们离退休干部熟悉政策、经验丰富,更应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将毕生积累的农业技术、管理经验转化为助力乡村发展的“活教材”。

传承使命,在基层治理中彰显“老有所为”担当。报告会上,几位老同志参与基层矛盾调解、社区治理的故事让我深受启发。离退休干部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基层治理的参与者。农业农村工作与基层治理密不可分,我们曾在田间地头与农民打交道,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退休后,我们更应发挥熟悉乡情、贴近群众的优势,协助基层组织做好政策宣传、民意收集、矛盾化解等工作,为构建和谐乡村贡献“银发智慧”。

与时俱进,以新思维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报告会特别提到多位老同志主动学习新技术、拥抱新事物的事例。这让我深刻感受到,在数字农业、生态农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离退休干部不能停留在过去的经验中,而要以“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紧跟时代步伐。安徽省正在大力推进“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我们应主动学习智慧农业、绿色低碳等新理念,结合自身专长,在农业科技推广、生态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当好“顾问”和“辅导员”。

薪火相传,为青年干部树立精神标杆。报告会中,多位老同志与青年干部结对帮扶的故事让我感触颇深。他们通过“传帮带”将艰苦奋斗的作风、务实为民的情怀传递给年轻一代。作为农业农村战线的“老兵”,我深切体会到,退休不是终点,而是传承的新起点。我们这一代人亲历了农村改革发展的风雨历程,见证了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的沧桑巨变,这些经历本身就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未来,我将积极参与“银青对话”活动,通过讲述基层故事、分享工作经验,帮助年轻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三农”情怀。

这场报告会既是一堂生动的党性教育课,更是一声催人奋进的集结号。作为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我将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牢记“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誓言,继续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关心下一代等领域发挥余热。同时,也期待相关部门进一步搭建平台、创新机制,让更多离退休干部的专业优势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发展动能,共同谱写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新篇章!


祁门县农水局退休干部职工支部   许建华:

本人作为一名退休老干部,虽然已离开工作岗位,但我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发展,尤其是科技领域的进步。听完报告,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虽然不再身处工作一线,但仍可发挥余热。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宣传科技强国的重要意义,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在社区、学校、农村、企业等场所,通过举办讲座、分享经历等方式,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鼓励他们树立投身科技事业的远大理想 ;另一方面,我们要关心和支持身边的科技工作者,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生活中给予关怀,在政策咨询等方面发挥自身经验优势。同时,我们也要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更新知识,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做到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以实际行动为科技强国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科技自立自强是关键支撑。我坚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以及全国人民的支持下,我国一定能够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在世界科技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


祁门县农业农村局干部职工退休支部委员 吴仙红:

2025年3月20日,第27场全国离退休干部网上专题报告会由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作“志矢科技自立自强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专题辅导,报告会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历史新方位,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对科技创新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部署推进一系列重大科技发展和改革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新境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纲领性,是新时代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通过观看学习,本人坚决支持和拥护党的领导,认真做好本支部的服务工作,坚定信念,牢记宗旨,不改初心。


祁门县人民法院退休党员原四级高级法官 雍平:

作为一名从事司法工作数十载的退休干部,这场报告不仅让我感受到科技浪潮的澎湃力量,更深刻体会到法治精神与科技创新的同频共振。退休不褪色,我辈当以法治思维助力科技自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续写使命担当。

科技自强需法治护航,司法经验可化“压舱石”,周琪同志列举的芯片断供、技术壁垒等案例发人深省,让我联想到司法实践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复杂性。过去在审理案件时,常面临核心技术“举证难、认定难”的困境,这恰与当前科技领域“卡脖子”问题形成呼应。我们虽已离开审判一线,但积累的司法经验仍是宝贵财富,我们当以经验为纽带,推动创新生态与法治环境的深度融合。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作为老党员、老司法工作者,我们见证过《科技进步法》三十载修订历程,亲历过从“刀耕火种”到“智慧法庭”的沧桑巨变。而今站在科技强国建设的新起点,更应做科技自强的“法治护航者”,以实际行动诠释“离岗不离党,法徽映初心”的誓言。相信在党的领导下,万千银发力量必能与时代同行,共同谱写科技自立自强的壮丽篇章。


祁门县人民法院第三支部组织委员 汪维达:

聆听了周琪院士《矢志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专题报告,深受触动。报告以宏大的历史视角,系统梳理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壮阔历程,从"两弹一星"的艰苦卓绝到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的突破创新,彰显了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要义。作为司法战线的退休老兵,我深刻体会到:家国情怀不仅是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底色,更是每一名法律人应当坚守的初心使命。周院士讲述的"科学家精神"与"司法为民"理念异曲同工,都要求我们永葆对国家、对人民的赤诚之心。退休不褪色,我将继续发挥余热,通过普法宣讲、青少年法治教育等途径,将法治信仰与科技报国精神传递给更多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微薄之力。